作者:薛天航(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倪好(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积极探索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全力推进人才资源互通、人才平台共建、人
作者:薛天航(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倪好(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积极探索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全力推进人才资源互通、人才平台共建、人才服务共享。为了解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成效,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调研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助推长三角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
长三角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十三五”期间,科技人才在长三角三省一市跨区域流动达到165万人次,研发经费、人才、平台、设施等创新资源要素在长三角地区加速集聚。2022年,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71.18人年,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7.07人年。截至目前,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各类服务机构3000余家,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已在上海、浙江全域,以及江苏、安徽两省部分区域实现通用,今年又新纳入了苏州、南通两市。
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人才流动障碍进一步消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后,2021年出台了首个跨省域《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了《关于促进示范区人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20条示范区人才建设的支持政策,20条综合性人才政策措施。同时,长三角区域在前期试点基础上自2021年12月1日起全面实行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破除人才流动的瓶颈障碍。
长三角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全面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等创新品牌活动打造力度不断增强,G60科创走廊、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等创新实践载体日渐形成,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自2019年开通至今,已经集聚4万余台大型科学仪器、22台大科学装置以及2377个服务机构和3180家科研基地,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引才多、留住难”,人才竞争困境有待破解。长三角各地重点产业重合度较高、错位发展不够明显。产业重合一方面带来了产业和空间集群分工优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人才竞争。各地建立了诸多相互独立的引才平台,引才政策大多在力度和层次上做文章,缺乏切实的创新举措,造成多地不同程度陷入人才流动频繁而稳定性差的困境。
“办事难、办事慢”,人才流动困境仍较普遍。尽管建立了区域间协调机制,但联席会议成员主要是三省一市的人才服务机构以及人事部门,在开展人才合作与政策协调过程中层层请示审批,导致区域内部人才政策协调性、整体性相对不足。各地建立的人才平台多以服务本地人才为主,未能有效推动人才跨行政区域交流和共享。加之,区域内各地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且与户籍挂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跨地区自由流动。
人才互认、准入标准亟待统一。调研发现,长三角各地人才互认、准入标准不统一,人才职称资格异地认定、失信行为认定等标准缺乏互认基础,高端人才流动受阻。例如,浙江省规定医生职称晋升需有大型医院进修经历,但进修范围仅局限于省内大型医院,外省(区、市)医院进修经历在职称晋升中难以得到认可。
以数字化改革赋能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共享。一是加快建立长三角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和人才征信系统,推动三省一市人才大数据平台的对接和共享。加快构建长三角地区涵盖全球顶尖论文人才、专利人才、产业人才等在内的统一化、标准化、一体化的“全球科技人才数据库”,为绘制“长三角科技人才地图”、制定相关人才计划等提供决策参考。二是聚焦长三角三省一市优势特色领域,瞄准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符合大科学时代科研规律的科研组织模式、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产业和人才匹配率动态评估机制,实时关注人才供需和产业发展实情,科学调整产业布局及人才计划,完善项目式、兼职式、候鸟式、咨询式等不同形式的人才柔性“招、引、用”机制,精准确立人才开发重心,统筹考虑人才引进结构和节奏,指导各地用人单位靶向引才、精准用才、本土育才、倾情留才。
建设双向“人才飞地”托举高质量合作。依托浙江人才大厦、浙江创新中心、未来科技城、之江实验室、甬江实验室等高端平台,支持长三角各地市在浙江建设“人才飞地”。充分利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辐射带动作用,支持相关用人主体通过托管、共建等方式深化人才合作,探索建立梯次化、差异化产业政策,形成和推广有针对性的政策洼地和集群式人才集聚模式。比如,温州市与上海市嘉定区合作,在嘉定设立“科技创新(研发)园”,在温州设立“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嘉定工业区温州园)”,将上海科创人才资源与温州先进制造业优势有机结合。
政策创新助力更多“千里马”竞相驰骋。一是打破高校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社会科研机构之间的边界,探索一流学科群、虚拟教研室、人才培育共同体、协同创新共同体等“云上建设”的长三角虚拟大学园区,支持跨区域、跨组织开展科研合作、落实相关计划及人才互聘互访等。进一步加快长三角区域人才统一准入、统一审批步伐,加速建立健全跨区域人才合理流动政策、吸引政策、培训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政策框架,着力建成公平开放规范的人才发展生态。二是完善人才一体化评价体系,创新人才资源互通共享机制,统筹推进教育、考试、培训等多层次资源全面整合,实现认证服务标准统一化。同步探索国际通行的人才评价方法和互认机制,积极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三是完善人才一体化配套体制机制改革,循序渐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激励力度,积极实施针对引进人才的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探索人才一体化长效服务体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